实力验证品牌 疗效造就口碑 治疗胃肠病“查”明病因很关键 声誉卓著 值得信赖 养胃 护胃 一步到位
当前所在位置:武汉胃肠医院 > 胃肠疾病 >

反流性胃炎的症状和危害

关键字:   文章来源:武汉胃肠医院  2015-08-17 16:02 字号:T|T

反流性胃炎主要是由于胆汁和肠液混合,通过幽门,逆流到胃,从而刺激胃粘膜产生的炎症。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主要是做过胃大部切除的胃空肠吻合术后,幽门功能性失常和慢性胆道疾病等。若迁延不治,可能会转为胃溃疡、胃穿孔甚至胃癌。

主要症状

 

1、胃胀:腹部饱胀不适。
2、胃烧心:中上腹持续烧灼感,亦可表现为胸骨后痛,餐后可加重,服碱性药物无缓解反而加重。
4、胃食管反流。每于餐后躺体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此症状多在胸骨后烧灼感或烧灼痛发生前出现。
5、咽下困难。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继发性食管痉挛而出现间歇性咽下困难,后期则可由于食管瘢痕形成狭窄烧灼感和烧灼痛逐渐减轻而为永久性咽下困难,所替代进食固体食物时,可在剑突处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6、出血及贫血。严重食管炎者可出现食管粘膜糜烂而致出血,多为慢性少量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均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7、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症状,多在食后1小时左右发生。半卧位躯体前屈或剧烈运动,可诱发在服制酸剂后多可消失,而过热过酸食物,则可使之加重胃酸缺乏者烧灼感,主要由胆汁反流所致则服制酸剂的效果不着,烧灼感的严重程度,不一定与病变的轻重一致,严重食管炎尤其在瘢痕形成者,可无或仅有轻微烧灼感。
8.伴随症状:嗳气、恶心、呕吐、肠鸣、排便不畅、食欲减退以及消瘦等;可有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排黑便以及大便潜血测试呈阳性等。
9.特异症状:胆汁性呕吐,由于胃排空障碍,呕吐一般发生在晚间或半夜,呕吐物可伴有少量食物或血液。
10、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发病几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中老年人、肥胖者、吸烟者、饮酒者、精神压力大的人为高发人 群。其主要症状为:反酸、反食、反胃、嗳气等,多在餐后加重,平卧或躯体前屈时易出现。最典型的症状是灼热和泛酸。不典型症状有:胸痛、打嗝、咽痛、咳 嗽、哮喘、声音嘶哑、恶心、吞咽困难、睡眠障碍等。
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导致上消化道炎症、溃疡和肿瘤。也就是说长期的胆汁反流可以导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烂性、增生性、活动性炎症,胃溃疡,甚至促使发生胃癌。

反流性胃炎的危害
                                 
1、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贲门括约肌失调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导致食管炎和其他咽喉疾病。如果将反流液吸入气管,会引发严重的吸入性肺炎。
2、损害胃粘膜:胆汁中胆盐可削弱胃粘膜的保护机制,使原来分泌入胃腔中的酸反弥散入胃粘膜,造成胃粘膜的损害。一方面胃酸增多,另一方面胃粘膜保护机制削弱,使两者之间的平衡明显遭到破坏,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胃粘膜炎症。
3、胃内容物反流:反胃常伴随烧灼感同时出现,酸性或含胆汁的胃内容物溢入口腔,当躯干前屈或卧床时易出现,睡眠时由于反流液被吸入气管可引起呛咳或吸入性肺炎。
4、诱发胃癌:胆汁反流可以导致上消化道炎症、溃疡和肿瘤,也就是说长期胆汁反流可以导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烂性、增生性、活动性炎症、胃溃疡、甚至促使发生胃癌。与上消化道炎症、溃疡、肿瘤的发生都有重要关系。

更多 “胃肠疾病” 相关问题可 点此咨询在线专家

上一篇:胃肠的预防和缓解 下一篇:慢性胃炎患者的调理注意事项

友情提示:
1.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疾病诊疗依据,患者请前往胃肠专科医院就诊。
2. 医院为了方便患者需求,友情开设免费咨询服务,权威专家医生在线 互动交流,解答各类 胃肠病难题。
3. 医院开设就医“绿色通道”,网上提前预约挂号,来院无需排队可直接就诊。
推荐文章

医院介绍

武汉国医堂医院武汉最好的胃肠医院,中西结合辩证治疗各种胃肠疾病,本中心拥有齐全的胃肠疾病检查、诊疗设施,全省首家采用国际先进的多功能胃肠三维CTS...[详细]

热门文章

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症状有哪些
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症状有哪些
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的症状有哪些?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Hp是胃肠道疾病的罪魁祸...[详细]

来院路线

来院路线 医院地址: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270号
咨询热线:027-83990567
来院路线
行业机构
行业机构
行业机构

医院地址:武汉市汉口解放大道270号 太平洋公交站(下车即到)
官方网站:wh.gytwcyy.com 武汉国医堂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2009133号-1
Copyright 2009-2012 GuoYiTang Hospital . All rights reserved.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最新文章 Sitemap TAG 网站地图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治疗的依据,就诊请遵医嘱

版权信息